7月19号本科批投档线一出,多少家庭手机都快刷冒烟了。
今年国家专项和普通批合并投档,直接给志愿填报埋了个深水炸弹,有人稳坐钓鱼台,有人半夜三点还在查录取状态。
说句大实话:现在最慌的就是卡着投档线10分内的考生,退档危机比你想象的更近。
查录取时看到"自由可投"四个字,建议先别急着哭。去年安徽有个理科生压线进某211临床医学,最后因为色觉异常被退档,家长当时差点把教育局电话打爆。今年更狠的是部分高校专业组设置,把人工智能和土木工程打包招生,这调剂跨度堪比坐过山车。江苏考试院数据摆在那,每年有0.7%的退档是因为单科成绩不够,特别是要求数学140+的专业,压线进档的最容易翻车。
说到电话协商这个环节,过来人都知道有多刺激。某985招生办老师去年亲口说,遇到不服从调剂的学生,他们最多能打三次电话。最绝的是有个考生非要读计算机,结果被调剂到同组里的"智能养殖"专业,直接气到复读。今年更要注意的是中外合作办学,某些学校把需要出国的2+2项目和本校专业混编,光看名字根本分不清,山东去年就有二十多个家庭掉这个坑里。
滑档这事听着吓人,其实真落到自己头上也不是绝路。去年河南二本线滑档的考生里,有17%通过征集志愿捡漏了省重点大学。关键是得盯紧考试院网站,像山西去年征集志愿放出过山大考古学这种冷门王牌专业。不过说实话,征集志愿里的独立学院和民办大学,学费普遍2万起步,比公办本科贵三倍不止,普通家庭真得掂量清楚。
现在说这些可能有点马后炮,但明年考生真得长点心。看看湖南考试院刚发的预警,今年有高校把护理学和临床医学塞进同一个专业组,这不是摆明坑人?录取规则年年变,最靠谱的还是把自己分数用足。已经查到"院校在阅"的也别太嘚瑟,去年重庆有个考生档案在高校挂了五天,最后因"综合素质评价"被退档,找谁说理去?
说到底,高考录取就是信息战和心理战。各省投档线看着热闹,背后的博弈水深得很。有人晒录取通知书时,注定有人得琢磨复读还是走专科。这届考生不容易,家长更不容易,手机24小时不敢静音的日子,再过一周也该到头了。
按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