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李兰迪在网络视听大会上谈“角色生长”,突然想到个扎心对比:现在演员和角色的关系,像“打卡式恋爱”——碰一下就喊真爱,演两句就叫“塑造”。
可她偏轴得很,非说“得让角色在灵魂里扎根”,这股子死磕劲儿,直接戳破行业里的虚浮泡沫。
就说《星落凝成糖》里的夜昙,疯癫里裹着脆弱,狠戾中藏着绝望,哪是靠台词堆出来的?
分明是她把自己扔进角色的命运里“熬”出来的。
反观圈子里,有人轧戏轧到角色脸盲,有人靠滤镜凹人设,却忘了最浅显的道理:观众掉的眼泪,是为角色的人生买单,不是给“演技秀”鼓掌。
李兰迪这种“养角色”的笨办法,藏着最狠的真相:
当行业追着流量啃快钱时,她偏慢下来和角色死磕——演员把角色当命,观众才会把角色当青春。
这种“以心换心”的情感定投,可比速食演技值钱多了,也该是国产剧该有的“活人味儿”。
说到底,演员和观众的情感账,从来都是双向的。你敢把灵魂交给角色,观众就敢把真心捧给你。
编辑:李慧
一审:李慧
二审:汤世明
三审:王超
按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